"香港著名大学医学院研发,大型双盲临床研究证实"
"建立彩虹免疫力 改善敏肌及易敏体质"
G-NiiB Immune Kids 儿童免疫配方 SIM03 由本地大学医学院研发及临床验证,专为1-5岁儿童而设,为儿童建立彩虹免疫力,改善敏肌及易敏体质。另加入强化营养元素乙酸钙及乙酸锌,进一步提升免疫力。意大利益生菌及专利锁菌技术,确保活益菌定殖肠道。
产品特点
G-NiiB 儿童免疫配方 SIM03 对湿敏儿童有显著改善
对中等及严重湿敏儿童 效果显著1
1. 100% 中等湿敏儿童下降至轻度
2. 50% 严重湿敏儿童下降至中等
SCORAD评分是临床上为湿敏症状严重程度的国际临床评估指标,会以湿敏面积、皮损程度、搔抓及睡眠影响作评分,分数和严重程度成正比。
生活质素国际评分(IDQOL 及CDLQI)总体显著提升53%*1
*根据IDQOL(1-3岁) 及CDLQI(4-5岁) 生活质素评分,评估项目包括: 减少发痒和搔抓、减少对睡眠的影响、减少对穿衣的影响、减少对洗澡的影响、减少疗程引致的问题及减少对运动的影响等
加入强化营养元素乙酸钙及乙酸锌 进一步提升儿童免疫力
乙酸能帮助细胞清理病原体、毒素及致敏原,阻隔它们感染细胞2
同时有助建立彩虹免疫力, 是调节免疫系统的关键营养元素, 同时也有助减少发炎反应2
" 意大利专利锁菌技术 "
微胶囊锁活菌技术
Microencapsulation
确保益菌达至肠道定殖。保护益菌免受胃酸侵害,提升产品效果。
专门针对儿童敏肌研发的精准微生态配方
有助免疫细胞建立出多元的彩虹免疫力
专为1-5岁亚洲儿童而设
活益菌的贮存寿命3
G-NiiB 的天然活益菌经冷冻干燥处理、加上意大利专利包埋技术以增强菌种生存期;益生元能抵御高温、而合生元具备精准传输系统 ,可确保足够的益生菌靶向释放至肠道发挥效果和赋予产品更长贮存寿命。
适合儿童的微生物菌群
G-NiiB 儿童免疫配方SIM03 根据1-5岁敏肌或易敏体质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合并大数据库而开发,为适应本地和亚洲人儿童微生物菌群而设。
基于准确的机器学习
G-NiiB 儿童免疫配方SIM03是基于人工智能学习及精准的天然活性益生菌和益生元,具高相容性和高效果。
利用肠 - 皮肤轴 由内到外改善儿童皮肤状态
益菌产生的丁酸盐有助调节免疫系统,纾缓敏肌症状。4
建立彩虹免疫力 迎战成长中各种外在环境刺激
70%的免疫细胞是在肠道中生成,而肠道微生态和免疫细胞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益菌充当着调控免疫力的角色,SIM03的益菌有助免疫细胞建立出多元的彩虹免疫力,使儿童的免疫系统适当地应对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刺激物和致敏原。
产品描述
专业认证
ISO9001 ISO14001 ISO22000
意大利制造
安心使用
无乳糖、无麸质、非基因改造、无防腐剂、无人工香料及色素
产品使用说明
建议食法:每日一包,可直接食用或拌入100-200ml清水,非酒精,非碳酸类饮品或食物(低于45℃)同时服用。每天任何时间皆可服用,随餐服用效果更佳。
最佳搭配食品:乳酪、果汁、谷物、常温饮品
注意事项
- 请置于儿童难以触及之处。
- 如对本产品的任何成份过敏,请在使用前谘询医生意见。
- 如正在服用抗生素,请最少相隔3小时服用或先谘询医生意见服用。
参考资料
1. Improvement in Sensitive Skin and the Safety of Microbiome Baby Immunity Formula (SIM03) on Childhood Sensitive Skin Development.Th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2. ed.
2. Balmer, Maria Let al. "Memory CD8+ T Cells Bolence Pro-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by Reprogramming Cellular Acetate Handling at Sites of infection." Cell metabolism vol. 32,3 (2020): 457-467.e5. doi: 10.1016/j.cmet.2020.07.004
3. Del Piano M. et al. in Vitro Sensitivity of Probiotics to Human Pancreatic Juice. J Clin Gestroenterol 2008; 42 (3): S170-173.
4. Xiao X, Hu X, Yao J, et al. The rol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 Front Microbiol. 2023;13:1083432. Published 2023 Feb 2. doi:10.3389/fmicb.2022.1083432